保持社交活躍小錦囊
被診斷出患有認知障礙症並不意味著您必須遠離社交活動。 與朋友和家人保持社交聯繫可以提高您的自尊心,這有助於改善飲食習慣和睡眠品質。1
認知障礙症患者和他們的照顧者需要投入和保持活躍的社交生活。這樣不僅能幫助減低抑鬱症的風險,也能促進患者和照顧者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最終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
保持社交活躍小錦囊
被診斷出患有認知障礙症並不意味著您必須遠離社交活動。 與朋友和家人保持社交聯繫可以提高您的自尊心,這有助於改善飲食習慣和睡眠品質。1
認知障礙症患者和他們的照顧者需要投入和保持活躍的社交生活。這樣不僅能幫助減低抑鬱症的風險,也能促進患者和照顧者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最終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
認知障礙症對社交生活的影響
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在社交上變得退縮。認知障礙症可能引起退縮、社交活動減少和溝通困難等挑戰,這些都會影響患者的社交功能。2
這些挑戰可能導致患者在社交活動上受到排斥、3孤單和抑鬱,造成認知功能進一步衰退。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在社交上變得較不活躍,有幾個原因:
溝通困難
認知和感官的逐步退化可能使認知障礙症患者在溝通上越來越困難。他們可能在説話、理解別人和用對字詞上出現問題。4 5 6溝通困難可能使患者對參加社交活動缺乏自信。
對社交失去興趣
認知障礙症的淡漠症狀是指患者失去興趣或動力,而這個問題並非因為意識、思考能力或情緒困擾的變化所致。認知障礙症的淡漠症狀與腦部負責執行功能區域的神經元受損有關,執行功能的例子包括計劃和執行行動。7表現淡漠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沒有興趣為自己計劃活動、參與交談或與別人説話。8
過度刺激造成困擾
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會因感官過度受刺激而感到困擾,例如置身一個嘈雜和人多的房間,這可能會導致他們減少社交和交流,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孤僻。
增加焦慮
很多認知障礙症患者覺得他們的認知退化使他們與其他人脫節,這可能導致他們感到焦慮、抑鬱和自卑,使他們更少與人交往和從社會中退縮。
實體環境因素
人們在社交活動的參與可能受他們的實體環境影響,包括他們的家居環境。9無障礙的環境,例如交通便利的活動場地,可以促進社會參與,而較不便利的環境則可能成為社會參與的障礙。10 11
認知障礙症對社交生活的影響
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在社交上變得退縮。認知障礙症可能引起退縮、社交活動減少和溝通困難等挑戰,這些都會影響患者的社交功能2。
這些挑戰可能導致患者在社交活動上受到排斥3、孤單和抑鬱,造成認知功能進一步衰退。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在社交上變得較不活躍,有幾個原因:
溝通困難
認知和感官的逐步退化可能使認知障礙症患者在溝通上越來越困難。他們可能在説話、理解別人和用對字詞上出現問題。4 5 6溝通困難可能使患者對參加社交活動缺乏自信。
對社交失去興趣
認知障礙症的淡漠症狀是指患者失去興趣或動力,而這個問題並非因為意識、思考能力或情緒困擾的變化所致。認知障礙症的淡漠症狀與腦部負責執行功能區域的神經元受損有關,執行功能的例子包括計劃和執行行動。7表現淡漠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沒有興趣為自己計劃活動、參與交談或與別人説話。8
過度刺激造成困擾
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會因感官過度受刺激而感到困擾,例如置身一個嘈雜和人多的房間,這可能會導致他們減少社交和交流,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孤僻。
增加焦慮
很多認知障礙症患者覺得他們的認知退化使他們與其他人脫節,這可能導致他們感到焦慮、抑鬱和自卑,使他們更少與人交往和從社會中退縮。
實體環境因素
人們在社交活動的參與可能受他們的實體環境影響,包括他們的家居環境。9無障礙的環境,例如交通便利的活動場地,可以促進社會參與,而較不便利的環境則可能成為社會參與的障礙。10 11
給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提示
01
參加社區服務和活動
- 用餐時間是社交的好機會。 邀請家人和朋友一起用餐。
- 盡量利用每天與他人聊天的機會,例如在購物時與鄰居或雜貨店的職員交談。
- 參加靈性或宗教活動。
- 參與小組活動,例如音樂治療和藝術治療活動。
- 參加線上社區服務和興趣班。
- 透過打電話、視像通話或發送電子郵件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
- 瀏覽阿茲海默症協會網站,尋找您所在地區的認知障礙症計畫和服務。
02
參加支持小組
- 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和他們的照顧者而設的支持小組鼓勵組員互相分享經驗,向其他組員學習,並且促進參與和交誼,讓患者和家人減少孤獨感,增加他們的社會支持。12 13
- 您可以參加面對面、線上和電話支援小組。 請聯絡您當地的社區中心,以了解有關您所在地區支持小組的更多資訊。
給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提示
01
參加社區服務和活動
- 用餐時間是社交的好機會。 邀請家人和朋友一起用餐。
- 盡量利用每天與他人聊天的機會,例如在購物時與鄰居或雜貨店的職員交談。
- 參加靈性或宗教活動。
- 參與小組活動,例如音樂治療和藝術治療活動。
- 參加線上社區服務和興趣班。
- 透過打電話、視像通話或發送電子郵件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
- 瀏覽阿茲海默症協會網站,尋找您所在地區的認知障礙症計畫和服務。
02
參加支持小組
- 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和他們的照顧者而設的支持小組鼓勵組員互相分享經驗,向其他組員學習,並且促進參與和交誼,讓患者和家人減少孤獨感,增加他們的社會支持。12 13
- 您可以參加面對面、線上和電話支援小組。 請聯絡您當地的社區中心,以了解有關您所在地區支持小組的更多資訊。
給家人和照顧者的提示
根據患者的需要和目標量身定做活動
為認知障礙症患者選擇社交活動時,要根據患者特定的需要和興趣量身定做活動,使患者獲得正面的體驗。
專注强項和能力
社交活動應集中利用患者的强項、能力和才能。例如,招募患者當義工,讓他們為自己的社區貢獻才能,並且促進自立、自尊和社會包容14。
加强社交網絡
邀請患者參加社交聚會,有助加强他們的社交網絡,對他們的心理和社交健康可以帶來正面的影響。例如,邀請親友來家中聚會,幫助患者安排與別人通電話或視像會面,或幫助他們參加支持小組。
識別挑戰
患者的能力和感覺可能出現變化,影響他們進行社交互動和參加活動。
表現同理心
詢問患者他們需要什麼支援,並樂於在他們需要時施以援手。表現同理心和尊重患者的需要,可以增強他們在社交場合的自在感。
一起進行活動
與患者一起進行活動,例如運動或嘗試新的嗜好,可以提供更多聯誼和加强關係的機會。
提供交通
提出陪伴或接載患者參加活動。你也可以聯絡你當地的社區中心,索取有關交通服務的詳情。
有用資源
參考資料
[1] Ruthirakuhan, Myuri, Angela C. Luedke, Angela Tam, Ankita Goel, Ayaz Kurji, and Angeles Garcia. “Use of Physical and Intellectual Activities and Socializ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Cognitive Decline of Aging and in Dementia: A Review.” Journal of Aging Research 2012 (December 31, 2012): 1–14. https://doi.org/10.1155/2012/384875.
[2] Sampson, E. L., Leurent, B., & Blanchard, M. R. (2015). Social networks and loneliness in dementia: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27(7), 1085-1102.
[3] Mok, E., Lai, C. K. Y., Wong, F. L. F., & Wan, P. (2007). Living with early-stage dementia: The perspective of older Chinese people.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59(6), 591–600. https://doi.org/10.1111/j.1365-2648.2007.04368.x
[4] Ash, S., McMillan, C., Gross, R. G., Cook, P., Gunawardena, D., Morgan, B., Boller, A., Siderowf, A., & Grossman, M. (2012). Impairments of speech fluency in Lewy body spectrum disorder. Brain and language, 120(3), 290–302. https://doi.org/10.1016/j.bandl.2011.09.004
[5] Henry, J. D., Phillips, L. H., & von Hippel, C. (2014).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ory of mind difficulties in behavioural-variant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Neuropsychologia, 56(1), 53–62. https://doi.org/10.1016/J.NEUROPSYCHOLOGIA.2013.12.024
[6] Woodward M. (2013). Aspects of communic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ptions.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25(6), 877–885. https://doi.org/10.1017/S1041610213000318
[7] Lyketsos CG, Rosenblatt A, Rabins P. Forgotten frontal lobe syndrome or “executive dysfunction syndrome”. Psychosomatics. 2004;45(3):247‐255. https://doi.org/10.1176/appi.psy.45.3.247
[8] Alzheimer’s Society. (2021). Apathy in dementia. https://www.alzheimers.org.uk/about-dementia/symptoms-and-diagnosis/apathy-dementia
[9] Cohen-Mansfield, J., Marx, M. S., Freedman, L. S., Murad, H., Regier, N. G., Thein, K., & Dakheel-Ali, M. (2011). The comprehensive process model of engagemen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Geriatric Psychiatry, 19(10), 859–870. https://doi.org/10.1097/JGP.0b013e318202bf5b
[10] Charras, K. (2011). Familiarity and domesticity: The Eval’zheimer (R) way of life.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23(Suppl 1), S216–S217.
[11] Verbeek, H., Zwakhalen, S. M., van Rossum, E., Ambergen, T., Kempen, G. I., & Hamers, J. P. (2010). Dementia care redesigned: Effects of small-scale living facilities on residents, their family caregivers, and staff.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11(9), 662–670. https://doi.org/10.1016/j.jamda.2010.08.001
[12] Chien, Ling Chu, Hsin Chu, Jong Long Guo, Yuan Liao, Lu-I Chang, Chiung-Tong Chen, and Kuei Ru Chou. “Caregiver Support Groups in Patients with Dementia: A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6, no. 10 (October 1, 2011): 1089–98. https://doi.org/10.1002/gps.2660.
[13] Rebecca G. Logsdon, Susan M. McCurry, and Linda Teri, “Evidence-Based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for Disruptive Behaviors in Individuals with Dementia.,” Psychology and Aging 22, no. 1 (2007): 28–36, https://doi.org/10.1037/0882-7974.22.1.28.
[14] van Rijn, A., Meiland, F., & Dröes, R. M. (2019). Linking DemenTalent to Meeting Centers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 and their caregivers: a process analysis into facilitators and barriers in 12 Dutch Meeting Centers.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31(10), 1433–1445. https://doi.org/10.1017/S1041610219001108